该街背靠渡口的地理优势,使营口的口岸贸易首先在此兴起。清雍正四年(1726年)营口修建天后行宫时,辽河老街就是客商云集,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市。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营口正式开港,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内富商咸集于此,西方各国商人纷至沓来,老街上华洋同处,中外并陈,商号林立,贸易聚兴,成为近代东北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辽河老街两侧现存百余年的近代建筑31处,它们不仅形式、用途多样,更有中西合璧之美,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逐步融合。在一个区域内有这么多近代建筑能保留下来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辽河老街也因此受到国家、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享有“近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为进一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新的旅游场所,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营口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充分依托古城的丰厚文化底蕴,复原老街的商业功能,再现老街原貌,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好去处。营口旅游局局长孙智表示,辽河老街区当年人口密集,商号鳞次栉比,至今沿街仍保留一批古代和近代的庙宇、民居、办公和商业用房,是营口历史人文景观最多的街区,有省级文物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1861年开港后,营口凭借海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当时东北贸易往来的枢纽,于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大屋子”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商店或商号了。它是营口商业资本一种特殊的经营行业,与现在的仓储运输公司相似,代理批发转运,兼办租车、租船、货物发送及交易中介、代管来往客商住宿饮食的业务。老爷阁东、西两条商业大街的两侧此类商号众多,现在还遗留有多处当时商贸活跃异常时兴建的“大屋子”建筑。
营口老街长1.3公里呈东西走向,被历史冲刷了280余年,承载着营口市厚重的历史。它是这座城市的发祥地,也曾是营口政治、经济、文化和海运的中心,至今存留有样式别致的31处拥有百年历史的优美建筑。蕴含着东北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是我国北方早期港口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为将辽河老街将打造成一条反映营口历史、凝聚营口文化、突出营口特色、展示营口发展的集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街,2008年营口市启动辽河老街改造项目,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本着‘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保证新、旧两个时期的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协调统一,突出辽河老街街区绵长的历史触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到2010年末,一期工程完成31处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修缮和12处仿古工程的新建。
营口辽河老街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加入了中国步行商业街协会,与北京王府井、成都宽窄巷、上海新天地等全国知名商业街成为伙伴会员,跨入中国商业街的行列。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申报中国文化历史名街。 商号名称经营项目通发栈 曾为药铺 宝和堂 曾是中药铺 兴茂福 曾经营干调杂货和布匹等 双兴福 曾经的鱼行 瑞昌成 曾经的运输公司 协盛丰 曾经的杂货布行 源成兴 曾经经营杂货 东北染厂 曾经的作坊式工厂 东记银号 曾经的银行 利成兴 曾经营杂货 义顺长 曾经的银行和粮坊 日本三菱公司旧址 曾经营洋货、绸缎、布匹 永惠兴 曾经的银行 泰顺祥 曾经营茶叶 同义诚 曾经营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