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并非是不信任岳飞,而是两个人的最终目的不同。岳飞是带兵将军,属于爱国型人才,他的思想是北伐打倒金军,收复失地,还我河山;而赵构却是安于现状,不想收复失地,更不想他哥哥和他老子回来,否则就没有他的事了,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对于岳飞的所作所为,赵构一点都不感兴趣,即使他的能力再强也无济于事。而秦桧却是与皇帝一拍即合,两个人都不喜欢岳飞,最终才导致岳飞被杀。罪魁祸首不是秦桧,而是高宗皇帝,秦桧只是一个刽子手。
以下仅为个人见解:
1.岳飞一贯主张迎还“二圣”,触犯了宋高宗的逆鳞。
3.功高震主,兵多将广,权力日大,威信日高,矛盾亦日益激化。
4.秦侩的挑拨离间。
5.岳飞生性耿直,无法处理好与群臣的关系,奸佞小人在高宗前搬弄是非。
6.赵构安于现状,不想收复失地。
和楼上的那位一样,我也认为高宗才是杀人的“正主”,高宗软弱,但不是傻子,他多半是内心十分明了秦侩的奸险与不良用心,但相对于一个一心阿谀奉承的奴颜小人,岳飞对他的威胁显然更大。
赵构需要一个平衡,一个权力的平衡,正与邪的平衡,他需要用秦侩来牵制岳飞,用岳飞来对付秦侩,于他而言,最好两虎相斗,而他在其间,牢牢地抓住那个平衡点。所以,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呵,帝王无情,真正是天生的阴谋家。
可怜岳飞,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在那段刀光剑影,人情危浅的历史里,怕只是虚妄。
于他而言,最好不过黄沙掩鼻,笑映青山,却饮恨与大理寺的狱中。
历史无情,仅使留下淡漠空然的背影;
汗青有泪,于风中永吟一曲荡气回肠的挽歌。
供状上,赫赫八字,刻在历史的脊梁骨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呵呵,小小的感慨了一番,别介意啊~
为什麼要信任,把哥哥老爸接回来一家大团聚吗,顺便再把皇位还政给老爸,老爸再按顺序传给哥哥,自己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