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总认为,赵构是唯一幸存的皇子,所以无可争议成了皇帝。其实呢,这根本经不起推敲。
因为在靖康年间,国际通行的惯例就是:皇位继承人,必须是皇族中最优秀的人才,什么父死子继,那得靠边站。
辽天祚帝被金国俘虏后,耶律大石和天祚帝的关系,那是八杆子才能打得着。问题是,这并不影响耶律大石成为辽国的新皇帝。
金太祖阿骨打死后,阿骨打有好几个儿子,但是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叔叔继位。
也许有人会说,辽金那种野蛮民族,没有受过孔夫子的教导,所以才这样胡折腾。
皇帝唯一的儿子,就应该当皇帝,这是孔夫子教导我们的?千万不要欺负我们读书少!孔夫子一直是这样教导大家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才配执掌天下。否则,什么尧舜禹算什么,商汤周武算什么?
如果皇帝儿子才能当皇帝。那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算什么?大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算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
柴世宗死了,柴世宗的儿子靠边站了;赵匡胤死了,赵匡胤的儿子也靠边站了。关键是,大道理也是一套接一套的。
更主要的是,靖康年间的大宋帝国,在相关问题上,思想那是更加开放。
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你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不要说你是皇帝的儿子,你就是皇帝,也得靠边站啊!
宋徽宗
话说,宋徽宗死活不想提前退休,问题是,宋徽宗既不敢领衔主战,又不想提前退休,天下的美事,岂不是全让他占了?所以在大家的齐声呼吁下,宋徽宗只能提前退休了。[注]
[注]:帝令纲来日候对于文字外库。先是纲上御戎五策,曰正己以收人心,听言以收士用,蓄财谷以足军储,审号令以尊国势,施惠泽以弭民怨,因谓敏曰:“敌势猖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敏曰:“监国可乎?”纲曰:“肃宗建号之义,不出于明皇,后世惜之。主上聪明仁恕,公言万一得行,将见金人悔祸,宗社底宁,天下受其赐。”翼日,复刺臂血,上疏请之。
徽钦二帝让金人俘虏后,谁应该当皇帝呢?
如果说血统,自然没有人能竞争过赵构;问题是,在角逐皇位时,从来也不是只说血统啊?
想当年,光武帝就秀就曾大发豪言,没有枪杆子支持(没有人民的拥戴),不要说汉成帝的儿子了(还是假冒的),就是汉成帝人坟墓里爬出来,也轮不着他当皇帝啊?[注]
[注]:威雅称郎实成帝遗体,秀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
更主要的是,如果真的说血统,就算赵构能当皇帝,大家就一定听他的?对此,只要看汉献帝就可以知道了!
汉献帝
汉献帝的故事告诉我们,背后没有足够的枪杆子,就算你因为血统纯正,坐在了皇位上,你也只是个傀儡。
有人总认为,如果大明皇帝南迁,或是大明太子南渡,就可以让南明,成为第二个南宋。那是因为把皇帝想得太神奇了。
事实上,背后没有枪杆子,皇帝算个什么啊?太子更算什么啊?
当时左良玉、四镇大佬、郑芝龙、张献忠余部、李自成余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各自争雄不让,绝不是因为皇帝的合法性有问题。而是因为人家背后的枪杆子,一个比一个硬,你叫人家把皇帝当回事,那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吗?
如果北宋也是经过多年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内乱灭亡,出现了左良玉、江北四镇、郑芝龙、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那种大哥级人物,赵构就算是唯一的皇子,又算的了什么呢?
南明形势图
不要说他未必能当皇帝,就算他能当了皇帝,恐怕也只是南明皇帝的翻版。
在靖康年间,也有人和赵构竞争皇位,他的名字叫赵叔向。
赵叔向当时有七千军队,我们必须得知道,康王帅府刚开张时,也不过一万军队。简单的看实力,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当时的赵构,一直坚持空间换时间的战略;而赵叔向一直坚持抗金的战略。
当时赵构与赵叔向在竞争皇位时,谁会取得胜利呢?一切就看大家的态度了。
宋高宗赵构
大家支持赵构,自然就会扯血统纯正的大道理;如果大家支持赵叔向,自然就会扯立君以德以才的大道理。至于哪种说法有道理,那就看谁背后的支持者多了。因为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最后的结果,大家竟然都支持一心空间换时间的赵构,实在让赵叔向有些不服气。因为天下大乱,人们竟然死守着血统纯的人,才能当皇帝的大道理,这叫什么事?当年赵匡胤、赵光义当皇帝时,人们可没有这么死脑筋啊!
南宋形势图
甚至在最后时刻,赵叔向都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他一直不甘心把兵权交给赵构,而是想把兵权交给宗泽,因为宗泽是当时主战的旗帜性人物。[注]
[注]:宋太宗系宗室赵叔向则领兵七千,直抵开封城郊。也显示了问鼎的志向。后来感到大势已去,仍“不肯以其兵与朝廷,欲与宗泽”。王曾瑜《宋高宗》
当然了,赵叔向竟然与赵构竞争皇位,而且在最后时刻依然不愿意向赵构低头,自然只是死路一条了。[注]
[注]:他显然鄙视赵构的为人。他的谋主陈烈说“大王若归进行,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赵叔向被迫交出兵马,后被赵构派武装刘光世捕杀。王曾瑜《宋高宗》
关于赵构这个人,如果全面分析,比较复杂。关键是,会引来太多无谓的口水,换而言之,赵构能成为南宋开国皇帝,而且还能有效驾驭枪杆子,甚至杀了岳飞后还能受到支持,绝不是因为南宋人民都是死脑筋。
岳飞
汉献帝终其一生,也没有遇见过永远忠于他的拥兵大佬;南明皇帝多了,谁也没有见过永远忠于自己的拥兵大佬。而南宋忠于赵构的拥兵大佬,那是一抓一大把;甚至有一些拥兵大佬,那是宁死也要忠于赵构。同样是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臣民,作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