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生理心理依赖持久性。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中国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
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种戒断反应的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毒品上瘾的原因:
1、生理因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
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2、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动荡不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度等等。
3、个人的心理因素
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这三类人,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
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毒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毒品依赖
用以表明毒品的生理依赖持久性。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
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 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毒品成瘾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扩展资料:
1、为追求时髦而吸毒的人群,最主要的就是青少年。国家禁毒委2014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吸毒人数为258万人,其中滥用新型合成毒品人员占总数的45%,合成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K粉等)滥用人员中八成为35岁以下青少年。
2、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两禁处副处长姚飞告诉记者,除了身体上的危害,为了满足毒瘾,吸毒者需要高昂的花费以维持毒品供应,往往导致经济破产、妻离子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除了打击贩毒,更大的挑战在于向社会公众传播毒品危害知识。“普及毒品危害的关键是抓住学校教育阶段。”姚飞说。“毒品预防教育就像给青少年注射预防针,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禁毒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主要说明毒品所造成的生理心理依赖持久性。
有这么一句话一日吸烟十年戒毒终生想读用以表明毒有这么一句话,一日吸烟,十年戒毒,终生想读,用以表明毒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