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狗、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81版《红楼梦》第665页上,清楚地写着: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麅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两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对、蛏干二百斤……
这还仅仅是黑山村乌庄主进贡的,而那年年成并不太好,但这一系列动物贡品就让当代人咂舌了。
其中,鹿、獐、野猪、熊等动物在当今都属国家保护动物,在清朝当然可以放心吃,只是由一个庄主便能凑足如此多的动物,足见当时的动物存量还是比较大的。
这里有几种动物于当代人比较陌生,需要考证。
麅子:又称狍子,鹿的一种,耳朵眼睛都大,颈长尾短。大都生活在中国北方深山老林中,现在已很难看到。
暹猪:应是暹罗国的猪,看来那时就已引进外国良种猪养殖了。
龙猪:《辞海》、《辞源》老版本、新版均没有“龙猪”一词。陈诏在《红楼梦小考》中考证道:“龙猪大概是指黑毛白毛杂色不纯的猪。”郭若愚在《红楼梦饮食谱》中也持这种观点:“龙猪为杂色猪,或称花猪。”但这都只是臆测。清代笔记《听雨闲谈》中有一则云:“龙猪出南雄龙王岩,在城东百里。重一二十斤,小耳,庳脚,细爪,土人腌,以片绷之。皮薄肉嫩,与常猪不类,广城也重之,又出江西赣州龙南县。”因此,龙猪应是一种潮汕一带称之为“小种猪”一类的肉猪,而南雄龙王岩和赣州龙南县所产最佳,故猪字之前冠以龙字。
青羊:主要生活的高山悬崖陡壁上,是山羊的直接祖先,据有关专家考证,青羊在我国古代曾有广泛分布大江南北,青羊因擅长在岩石上奔走,有地方称其为岩羊,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带的山区曾经是青羊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清代以后,由于移民的大量涌入和过量捕杀,致使青羊退缩到大兴安岭一带的高山裸岩上,目前,仅在大兴安岭赛汗乌拉偶有出现,在国内仅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大青山上偶有出现,数量极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鲟鳇鱼:鲟鱼是白垩纪时期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群之一,曾与恐龙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由于其原始古朴的外形2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故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鳇鱼是鲟鱼的一种。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将全世界野生鲟鱼认定为濒危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