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0~6共六个等级:
0级:零(Zero,0);标准: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相当于正常肌力的0%。
1级:微缩(Trace,T);标准: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
2级:差(Poor,P);标准: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25%。
3级:可(Fair,F);标准:能杭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
4级:良好(Good,G);标准: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75%。
5级:正常(Normal,N);标准: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0%。
扩展资料
一、肌力的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以分为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轻瘫)。
二、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
1、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2、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一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损害或脑卒中。
3、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脑干病变。
4、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多见于脊髓外伤,炎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肌力
是的。
肌力的检查方法: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
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肌力分级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 可触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 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 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 以下。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 可抗轻度阻力。
4- 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参考资料:肌力_百度百科
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一般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