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治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 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二、恢复期治疗 1、抗凝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2、溶栓治疗 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 近年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①左主干高度闭塞;②多枝高度闭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 5、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80%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子,1岁左右发病最多。 本病之病因目前尚不大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近认为逆转录病毒可能与本病有关临床症状 (1)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型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手足肿硬,手掌和足底潮红。恢复期手指与足趾端脱皮。 (3)多形红斑样皮疹,无疱疹及结痂。 (4)双眼球结膜炎。 (5)口唇红、皲裂,草莓样舌,口咽部潮红。 (6)颈部淋巴结肿大。 急性期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口服、糖皮质激素等。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糖皮质激素仅作为丙种球蛋白输注无反应的二线治疗。
川崎病如果已经造成冠状动脉扩张了,那就无法再缩小了,用药是为了不让它继续扩张,可能你治疗的有点晚了。
你好 我小时候得过川崎病 还被当时的医生误诊了 不过早已治愈 现在我已经二十一岁 很健康 没什么后遗症。祝您宝宝早日康复
不建议长时间服用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