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后7~9天菌丝基本长满草料,此时,打开通风窗加大通风,降低温度并保持地棚内温度27~31℃;适当进行空间喷雾,保持地棚内空间相对湿度85%~95%;同时增加透光诱导出菇。第9~10天在稻草缝隙处出现米粒状原基,标志着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草菇子实体喜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后,管理上既要尽力保持温度27~31℃,相对湿度85%~95%,又要维持适度的光线和地棚内充足的氧气。因此,一是每天应在外界温度最接近27~31℃的时段进行通风透气,保持地棚内空气清新。外界气温高时早晚进行,外界气温低时午间进行。二是通风透气时应根据外界的空气湿度调节时间长短,雨天空气潮湿通风时间适当加长,但要注意雨天温度较低,以不造成温度降低为度;潮湿闷热天气可长时间通风;干热天气通风要短时多次,结合空间喷雾,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喷在空间,尤其是针头期和小纽(扣)期。不要进行料面喷水,以免损伤菌丝,造成原基或幼菇夭折。进入纽(扣)期后料面发干时在空间喷雾的基础上可少量进行料面喷雾,但雾粒一定要细要轻喷以保持料面湿润。现蕾4~5天后,菇体达七分成熟呈椭圆形,苞膜未破,腰部开始变软前及时采收。一般每天要采菇3~5次,采大留小。采收时,一手按住菇体生长部位的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基部,轻轻地摘下,切勿伤及未成熟的幼蕾。采摘下来的菇体立即用小刀将基部杂物削除干净,再分级包装。采收后没有小菇雷出现,及时挖除残留菇脚,一潮菇采尽后整理好料面,喷洒1%石灰水后盖上薄膜继续培养,过3~5天又可长出第2潮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