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军不可能死亡45万,赵国的总兵力都不可能有45万。
长平之战后不久,秦想灭赵,结果秦国大败,秦军又死了10多万,可见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有很强的战斗力,国内可能还有二三十万兵力。
所以,长平之战,赵国兵力死亡可能只有10几万。
长平之战,秦国也伤亡过半,以致于秦王同意休整一段时间再攻赵,可见秦伤亡也很大。
总之,长平之战的数据明显不合常理,根本就不可能!
历史书也有很多是假的!
《史记》中司马迁个人杜撰的故事真不少,很多的人的心理活动都被写出来了,司马迁怎么可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史记》只是相比后来的史书更可靠,那是因此后来的史书更垃圾,后来的史书都是统治者在美化自己黑别人!
《史记》虽然比后来的史书更可靠,便可信度不超过50%!
秦国攻占大半个中国后,总兵力也就60多万,之前应该还没有60万,赵国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兵力?明显数字是假的!
长平之战时,赵国还有10多万元的兵力在防匈奴!赵都邯郸也有10多万兵力,如果长平之战赵军真有45万,那么赵国的总兵力就有七十万才对,这怎么可能?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总兵力才70万,一个赵国怎么可能有70万兵力?
长平之战,赵军最多死亡10几万!秦国也死亡10多万,而且秦国的后勤损失更重!
赵恬进攻而被白起包围的可能只有2-3万人,赵恬若兵多,白起拿什么来包围?包围绝对是兵力数倍于敌才可能做到!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有20-30军队,赵国的总兵力应该就是30多万,所以长平之战赵国最多损失10万人!
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一些大规模战争的人员参战和伤亡数字,史书记载或许带有夸张成分,但这些数据至少具有相对意义上的可信度,当时战争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经过数百年连绵不断的战争驱动后,特别是在经过法家改革的洗礼后(并不是只有秦国变法,东方六国都进行了变法或改革),战国时期的全民战争把大多数国家几乎完全变成了战争机器。他们开凿运河、修建道路、构筑长城,这些国家在当时达到的组织水平和资源汲取能力在往后许久的中国历史中都无法再次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