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378年生于凤阳府,1424年8月12至1425年5月29日在位,在位时间还不满十个月。
虽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死后却获得了比较难得的仁宗庙号,可以说评价是相当高了。
大家所熟知的《明史》是经过清朝修改的,但经过修改后的《明史》仍然给予了明仁宗非常高的赞誉:
“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后世史学家对于朱高炽的过早病逝尤为惋惜,甚至直言,他若不是突然暴亡,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政绩,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朱高炽死亡的记载。
关于朱高炽的死,《明实录》以及《明史.仁宗本纪》都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死前的前三天,仁宗仍然在正常署理朝政,可是三天后朱高炽就突然暴亡了。明朝人黄景防更是直言仁宗的死是“实无疾骤崩”。
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关于朱高炽的死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离奇,但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
认同这种说法的,主要还是看到了大臣李时勉给仁宗上的劝诫折子:“臣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恐成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所谓谨嗜欲者此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仁宗朱高炽在永乐大帝的丧期期间,就开始选侍女过百人,大臣李时勉说的很委婉,说这样恐怕有伤风化,其实就是劝仁宗不要沉迷于女色。
而朱高炽在看到这份奏折后非常生气,当即将李时勉打了个半死;直到仁宗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说道;“时勉廷辱我”。
由此可见,大臣李时勉说的这事应该是真的,要不然朱高炽也不会一直耿耿于怀。
到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本来准备将李时勉下诏处死,幸好后来朱瞻基感叹李时勉的忠心,才放过了他。
既然事情闹得这么大,更是进一步印证了仁宗确实是纵欲过度,要不然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