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实验小学前身为基督教会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的毓龄小学。
校址设在现市区新华礼拜堂内。民国21年改为泉州培元中学第四分校,&127;分初中、完小二部,学生250人,教师10人,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抗日战争爆发后,泉州培元中学内迁,遂与该校脱钩,复名毓龄小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益群小学(原新华小学)并入毓龄小学。
1952年,爱群小学、鼎新小学又并入,并改名石狮小学,属民办公助性质。1954年,学区建制后,学校收归公办,改名石狮中心小学,&127;学生720人,教师64人。1961年,学生增至1600人,教师增至64人,被列为全省首批重点小学之一,又改称石狮小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易名红阳小学、石狮学校三连、新华小学。
1979年,恢复学区建制时,又复名石狮中心小学。
石狮建市后,学校升格为石狮市实验小学。
前身---育龄小学
石狮新华地处交通要道,地灵人杰,民风淳朴,自隋唐以来,新华就已创立私塾,文化繁荣,经济发达。
1909年2月,牧师许锡慧由晋江金井来到石狮筹办教会学校,推行新学,得到新华乡人的大力支持,故在新华礼拜堂内创办了石狮镇境内第一所新式学堂———育龄小学。虽当时仅有7名学生,但却在石狮开了新式学校之先河。后来,学生不断增多,邻近的大仑、容卿、宽仁等村镇也纷纷把子女送到这里上学。1914年,在教堂后又开办了“毓英女学”,专门招收女孩入学,平时分开教学,逢有集会、活动时,则合二为一。1922年,泉州基督教会也在新华创办了“培元小学”,至1933年,两校与培元小学合并,改名为“培元第四分校”,校址迁至新华路尾新教学楼内(原实验小学老师宿舍,现已拆除,改为绿地)。后因抗战爆发,为躲避战火,各地培元分校纷纷迁往永春蓬壶,育龄小学乃恢复原名,坚持在新华办学,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后,才改名为“石狮小学”。
现在进不了了吧,如果现在还有名额就找校长看看,不过好像已经没有名额了,户口在龙穴以及新公安局那边的就可以,以濠江路为界!
后门
走进去,不行就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