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会引起认知障碍的。
小脑萎缩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疾病,一般是不能完全治愈,容易出现全身的症状,以及有记忆力减退、性格行为出现改变和智能减退等现象。
在日常表现中,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的情况,他们不能走直线,很难保持平衡,很容易摔倒。穿衣服、提水、穿鞋时明显能感觉到不和谐。小脑萎缩导致共济失调,医学上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疾病。
主要方法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患神经的微循环和血供。同时,利用神经再生药物刺激和激活瘫痪神经,使瘫痪神经再生修复,从而获得各项功能的最佳恢复,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功能受损所致。
小脑萎缩引起脑功能障碍时,早期可以应用一些改善血液循环和脑保护的药物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有舒血宁、疏血通、维脑路通和川芎嗪。脑保护的药物有奥拉西坦、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茴拉西坦,可以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可能会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如果患者出现小脑萎缩,可见于多种原因,比如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引起,首先要嘱咐患者戒酒,长时间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也可能会引起,应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也可能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的病变,主要是进入老年后,应适当锻炼、适当的应用大脑,可能会延缓疾病的发生。
病情分析:小脑萎缩最严重的症状就是小脑功能丧失,表现为说话吟诗样语言,行走不稳很容易摔倒,同时夹菜及做事手不能很准确的拿到物体。小脑萎缩最常见的疾病有小脑性遗传性共济失调和其他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不论是遗传还是退行性病变,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治疗这些疾病的根本的方法。但是临床上可以使用药物减轻共济失调的症状,常用的药物是丁螺环酮。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剂量和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简单地说小脑萎缩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从壮年起病,有遗传性。病理主要表现为小脑蒲肯野细胞的丧失、颗粒层变薄、齿状核神经元脱失伴胶质变性。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行走时常常低头视脚下路面,不敢正视前方,以现在的医学科技来说并没有实质可行的治疗方法,更不要说能治好。所以说这是个非常可怕的疾病,最严重的可能就是脑部受损,影响智力,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变成残费人。
脑萎缩的症状,又分为大脑萎缩的症状和小脑萎缩的症状。大脑萎缩的症状,主要包括患者的高级神经功能减退。这里所说的高级神经功能,主要包括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以及判断力,患者可能会出现社会交往困难、轻度弱智的表现。而小脑萎缩的症状,主要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延髓麻痹的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病理征阳性、宽基底步态、步态不稳、眼球震颤以及意向性震颤、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2019-04-28 19:05
这个疾病很严重的。最后都走不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