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晚期与新生代陆内改造期

2025年05月05日 08:39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中生代晚期与新生代,松潘-甘孜造山带进入强烈地陆内改造时期,并铸就了江达、沙鲁里山和雅江-九龙等花岗岩带。根据金沙江与甘孜-理塘构造带新发现的侏罗纪海相地层(王全伟、王康明、阚泽忠等,2008)以及对研究区花岗岩的野外观察及其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测年成果,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与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中—晚侏罗世为陆内裂限阶段,花岗岩浆活动微弱;白垩纪陆后碰撞-内汇聚阶段,是继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以来最强烈的一次花岗岩浆活动;新生代,松潘-甘孜碰撞造山进入转换-走滑变形阶段,沿区域性逆冲-走滑(剪切)断裂发生花岗岩浆活动。

(一)陆内裂陷阶段(J2-3

经过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早期松潘-甘孜碰撞造山之后,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横恒于冈瓦拉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由于两大陆块的裂离作用,导致金沙江和甘孜-理塘结合带于侏罗纪再度开裂,形成陆内裂陷槽并诱发海侵,形成磨拉石→陆相玄武岩→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纪录(图1-2)。本次研究在碳酸盐岩中发现大量的中—晚侏罗世珊瑚、水螅和层孔虫等化石(王全伟、王康明、阚泽忠等,2008)。

(二)后碰撞-陆内汇聚阶段(K)

白垩纪,金沙江西侧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和雅鲁藏布江洋仍然存。在金沙江以东至龙门山,即松潘-甘孜造山带白垩纪则以后碰撞-陆内汇聚、推覆造山运动为主。因此,陆壳继续缩短增厚,山根进入高温软流圈,热力作用导致山根物质结构失稳,发生去山根-地壳拆层作用;由此引发下部软流圈高温物质大幅上涌,并使地壳部分熔融,造成大规模花岗岩浆上侵活动。值得说明的是此阶段花岗岩浆侵位主期活动发生在陆内汇聚、推覆造山运动晚期的滞后伸展时期——晚白垩世,特别集中于晚白垩世中—晚期。

(三)转换-走滑阶段

新生代时期,由于新特提斯洋闭合和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三江”地区于两个大陆间起着类似转换构造带的调节作用,使该区发生陆内汇聚-走滑造山作用,并进一步强烈隆升。近年研究认为,其大陆动力学过程主要是以“南北向地幔上涌带形成”、“岩石圈多层次薄弱带产生”和“地壳块体反S形弯曲旋滑”3种方式完成。研究区明显表现为挤压-逆冲推覆、隆升和走滑,并在断裂带两侧引起是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图1-2)。

综上所述,研究区花岗岩浆侵入活动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中生代中—晚期和新生代3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