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因为这是古人的思想。我们现代人只能用猜测的想法去推理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天圆地方说是古人在有限的科学技术和认识里对宇宙结构的一个幻想。 毕竟那时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卫星,只能站在地球的表面仰望星空,远眺大地,然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我们?天有多大?地有多大?望不尽的天和看不尽的地整体是什么形状的?
或者,正是这些疑问,使他们觉得,自己头顶的天最高,四面弯下去与地面相接,就感觉是圆的,人站在地面有前后左右四个正方向,突然想到了“天圆地方”这个概念。
也有学术界的人认为:天圆地方的本质来源,是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中,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天圆地方图,由道家修行者陈抟老祖传出。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地的运转规律,(见附图)。
但事实如何?只有古人才知道了。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
古人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主要方法和现代科学的实证实验方法完全不同,“内证”是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而这种方法是按照人体生命一定的能量循环模式不断加强人体自身的能量,从而达到超越普通大众的感知能力。
我们知道普通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是现代科学最局限的地方。而古代科学家通过“内证”修习,可以提高自身能量,最终观察到更细微的宇宙能量存在形式: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具体分为五运六气。六气就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六种阴阳能量等级划分,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对不同能量属性的描述。而古人发现,每当天地间能量发生变化时,就会逐渐表现在人们可以看到的相对宏观的世界,比如当春天从东方七宿中传来的“木”属性的能量到来时,大地就会解冻,种子开始发芽,一切生命都被这种能量唤醒,进入新一轮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古人把这种微观能量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运六气学说”,用来测量天地间能量变化和时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变化对地球上生命的影响。这就是古人讲的“天时”,所谓天时者,就是从天而降的能量到来时,就是相应季节的开始。由于这种能量60年一轮回,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因此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同时古人讲方位时,用“四面八方”来描述,也叫“地方”。“天圆地方”就是讲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讲宇宙也!!!
以上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当代人们总是嘲笑古人的一些学说或理论,特别是对华夏古人的学说,如“天圆地方” ,再如其它的一些古老学说,就不举例了。个人认为以今天的认知否定久远的事物,是比较主观和武断的。任何学说,不能以“对”和“错”来定义,也不应该盲目的诋毁和迷信,要了解它的合理性和当时对人类世界的实用性。古人说地是方的,也可能指的只是陆地,而不是我们认为的海洋或整个地球。
时空变化,以前的理论不足以为当下服务的时候,应该去修正它,而不是说“它是错的”直接否定。也许当时它是对的,只是换到了当前的时空,它不再那么实用了。地球上的陆地在没有飘散开之前是个方形的也说不定啊,几个大陆的形状拼在一起,边缘契合,大家也都发现了。时间改变了格局,形成了目前我们看到的。气球破了就否定它曾经圆形的存在吗。
古人讲究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要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融合,气场一致,身心合顺愉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今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森林里,使用着各种化学制品,使用各种设备,机械电子等,工作,生活,社会活动都不同以往,拿古人的风水学(建筑和环境学),哲学或逻辑学(如:论语,易经)直接套用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就算是“正宗”学术,因为时空改变了,不能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瞬息万变的事物。
华夏古人的智慧结晶当然可以为现代人服务,而不是一句“封建迷信”就能全盘否定的。只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它,修正它,要让它适应当前的发展。
天圆地方是由于观测技术落后造成的认知错误。它局限了人类的探索方向,本质是就是错误的,现在的人知道地球是圆的,也并没比古人缺智慧。那些把天圆地方说成智慧的纯属死爱面子。
1 分钟前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