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刚死的海蟹

2025年05月06日 22:31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有以下三个办法辨别:

1、触碰眼睛。

活的大闸蟹当用手去触碰其眼睛时会收缩,而死蟹一般都会眼睛往外凸出不动。

2、看是否吐泡。

活的大闸蟹如果活力比较强,都会吐出一圈圈的白色小气泡,而精神不好的螃蟹可能不会拥有此特征,这个方法区别大闸蟹的死活特征必须要多观察。

3、解绳看状态。

如果在触碰眼睛没有反应后,您可以解开绑在螃蟹身上的绳子,放到桌面看是否还能爬行或者脚爪伸缩,若无此特征则代表已经死亡,必须丢弃。

扩展资料:

死螃蟹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组胺。人食用死螃蟹会出现组胺中毒。

因为组胺是一种过敏性毒物,也可以说是过敏性食物中毒。不要觉得只吃一点死螃蟹的肉不要紧。对组胺过敏的人,即使吃一口也能引起反应。

比如在吃了死螃蟹10分钟~3小时就会出现症状,如脸颊泛红,胸部以及全身皮肤潮红和眼结膜充血,还有头痛、头晕、胸闷、全身乏力和烦躁等。

死螃蟹千万不能吃。因为死螃蟹另一个导致中毒的重要原因是细菌感染。

一般来说,野生河蟹生活环境没有人工及海洋螃蟹生活环境好,一旦死亡,体内外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并产生毒素。相对来说,细菌感染风险更高,人食用后也更容易出现细菌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挑选大闸蟹 精细选蟹要“五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为什么死螃蟹不能吃

网友(2):

新鲜的螃蟹煮熟后背部呈鲜红色,腹部亮白,而死螃蟹背部暗红,腹部灰白,发灰;活螃蟹被煮熟后壳硬,用手压其壳不会下凹,而死螃蟹由于已开始腐败,所以壳质较软,用手轻按就会按下去。

海蟹与河蟹最大的不同是,海蟹虽然存活率较低,但是短时间内死亡且未发出异味的梭子蟹仍可供人食用,其丰富的营养和鲜嫩的口感不亚于鲜活。

扩展资料

营养价值

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

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

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形态特征

三疣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的颗粒,在鳃区的较粗而集中,此外又有横行的颗粒隆浅3条,胃区、腮区各一条。

疣状突起共3个,胃区一个,心区两个。额分两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绿的外齿相当大,眼窝腹缘的内齿长大而尖锐,向前突出。口上脊露出在两个额齿之间。

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共具9齿,末齿长大,呈刺状。螯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前缘具4锐刺,腕节的内、外缘末端各具一刺,后侧面具3条颗粒隆线,掌节在雄性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一刺,外基角具一刺。

经济价值

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呛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

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

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

简介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白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其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

梭子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其适应盐度为16-35,水温在4℃-34℃,PH值在7-9之间。

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最适温度在22℃-28℃。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