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每平方千米生烃量>300×104t的生烃高强度值统计,华北古生界区域生烃强度分布极不均衡。西部鄂尔多斯坳陷区,北起乌审旗,南到富县,西沿定边—环县,东抵绥德,生烃高强度区连片分布范围约18×104km2,占区块总面积的70%以上。东部渤海湾等地,生烃高强度区分布范围小而分散,从北到南,由苏桥—文安、黄骅南、济阳、丘县—邯郸、莘冠、东濮南等6个生烃中心区组成,其间多被块隆、低凸起等生烃低值区分割开来,生烃高强度区累计总面积不超过区块总面积的25%。南华北和沁水块坳生烃强度也比较高,完整性好,但在济源-开封-太康和沁源两个生烃高强度区分布面积,只占到区块总面积的30%~40%。
层系上,生烃强度顺序是:石炭系>山西组>马家沟组>峰峰组,石炭系生烃强度最高可达400×104t/km2,其中生气强度达30×108m3/km2。总体而言,上古生界生油、生气、生烃强度分布远大于下古生界。
各类岩性的生烃强度、生气强度以煤、炭质泥岩最高,暗色泥岩次之,灰岩最低。由表4-1-1对比也可得知,渤海湾、沁水、南华北三大生烃区煤层等有机岩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达3.889×108t和15017×108m3,占上古生界总量的39.2%和79.4%;暗色泥岩油气资源量分别为5.7877×108t和3378×108m3,占上古生界总量的58.4%和17.9%;灰岩油气资源量只有0.2415×108t和512×108m3,仅占上古生界总量的2.4%和2.7%。表明煤系烃源区中,煤层和炭质泥岩生烃量比暗色泥岩和灰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