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蛋是由北魏《齐姚敏书》中记载的咸鸭蛋演变而来的。对皮蛋有明确记载的是朱雨山府杂部,写于明朝孝宗1504年。皮蛋的发明者已不可考。
关于皮蛋的发明有很多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孝宗十七年的《珠玉山房杂部》:“混沌子:取一桶烧炭灰,加石灰一升,加盐水,放锅里煮,温了,放在鸡蛋上,五七日上,黄白混在一起。”这种“乱”就是皮蛋的雏形。
挑选皮蛋的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含铅量较高,因为制作过程中会使用氧化铅作为主要成分,用于保证皮蛋成熟后不会再次液化,长时间保持其色泽和味道鲜美。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几年公布的信息来看,抽检的皮蛋产品铅很少超标。所以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皮蛋,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购买皮蛋,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包装完整、表面呈灰色、黑斑少、无裂纹的产品。皮蛋应保存在阴凉通风处,温度低,去皮皮蛋应在两小时内食用。如果皮蛋的蛋白质呈淡绿色,有异味,说明已经变质,不能食用。
松花蛋为什么叫松花蛋?
松花蛋,俗称“皮蛋”。它有4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南方。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话说江南有一个江河交叉、湖塘密集的三江口,在河埠头住有夫妻二人,男的姓厉。夫妻俩都年过半百,靠摆茶摊过日子,来喝茶的都是一些穷苦的渔夫。可是这年雨大,到处是一片汪洋。渔夫少了,老两口生意不好了,度日更加艰难。
有一个养鸭老汉,将一对母鸭送给他们。他们就靠这对鸭子维持生活。鸭子一天下两个蛋,非常准时。可是好景不长,鸭蛋竟找不到了,夫妻俩十分烦闷。
一天,他们收拾茶具时,还像往常一样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松树灰堆里。忽然,他们看到找了很久的鸭蛋,原来鸭子把蛋下到了松树灰堆里。可是蛋在灰堆里埋了这么久,又天天浇剩茶叶,是不是已经坏了呢?他们打开一个蛋,看见蛋清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像水晶一样。鸭蛋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就是现在常吃的松花蛋了。
松花蛋食用功效:
松花蛋味辛、涩、甘、咸、性寒,入胃经;
有润喉、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等功效;
若加醋拌食,能清热消炎、养心养神、滋补健身;用于治疗牙周病、口疮、咽干口渴等。
制作松花蛋,必须用石灰、碱、密佗曾、食盐等,制作的过程是在碱的作用下,使蛋白质凝固成胶状。一般在成熟好的皮蛋(剥壳后)的表皮由碱结晶而成象松柏枝样的花纹,因此而得名。
松花蛋,最早产于自明朝宣德年间,有一对年轻夫妻住在东北松花江边,妻子尤氏,他们靠着养鸭维持生计,可是有段时间发现鸭蛋奇怪的丢了没了踪影,过了3个月,松花江发水,尤氏家后院有个石灰池,尤氏发现石灰池里面夫妻俩很多鸭蛋,原来他们家的鸭子,把鸭蛋都偷偷的下进了石灰池中,又经过松花江水泡过,就浮了起来,丈夫把鸭蛋剥开,发现鸭蛋很好吃,所以,又按照原来的方式如法炮制,制作很多的鸭蛋,又因为在松花江边制成,就叫松花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