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 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杂碎文
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 必须扔掉这四样东西!
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
必须拥有四样东西:
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 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小编是读鲁迅文章长大的一代,但从未听过先生有此讲法。并且,其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均与鲁迅文字相去甚远;更像当下流行的鸡汤文字。因而,便怀疑其真实性。
在网上检索,发现其源头是,搜狐公众平台一个叫“高质量生活知识”的作者3月10日所发图文。其附有一幅鲁迅先生手持香烟的木刻画,图中鲁迅先生头像旁有文字为“对,我说过”,该图下方附文是“纯属娱乐,请不要对号入座”。
原来,真是一碗娱乐鸡汤。但其阅读量已超1.1万。这碗鸡汤,撒向网络,蝴蝶效应让其弥散无限。如此,我们的鲁迅先生,已无可奈何地被转型为励志鸡汤大师。自此,再多的澄清,都无法澄清了这个了。
拓展资料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人物经历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他们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倍感世态炎凉。
奋力求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鲁迅 留日期间(5)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剪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宣统元年(1909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迷茫困顿
宣统元年(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宣统二年(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民国六年(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鲁迅说:到了一定年龄
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
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义的朋友;
必须拥有四样东西:
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
融进血液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
哈哈我想让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