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其交涉

2025年05月07日 20:45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山东问题发生于1919年。事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被日本政府要求割让中国山东领土之部分主权。

简介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经70多天激战,于11月7日全部占领德国租借地胶州湾。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在5月9日,接纳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1918年初,日本向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中方由时任财政总长的曹汝霖经办。同年9月24日由驻日公使章宗祥和日本外相后藤交换了《中日参战借款合同》,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又称中日密约),其主要内容为: 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

1919年,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代表团灵魂人物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帖》,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震撼欧美代表,扭转了舆论形式并博取列强同情。后由于义大利退出和会,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胁生效而导致和会流产,于是依日本要求,将德国之山东权益割让给了日本。此时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离开巴黎。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暂摄团长职权,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山东问题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才由美国调停下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日本将山东及胶济铁路归还中国,中国则开放当地为商埠,并提供日本侨民在当地的一些权益。

网友(2):

1921年11月,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北洋政府代表在人民反帝运动压力下提出“十大原则”,包括取消外国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别权和优越权、日本把原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归还中国等。这个纲领是帝国主义列强首先是美国所不满意的。美国只支持其中可以用来反对日本的条款。美国代表赞成山东归还中国,日本代表拒绝在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会议通过决议,由中日双边谈判来解决问题,美英派观察员列席。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修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意味着日本外交的失败和美国外交的胜利。至于在其他问题上,中国则无大进展。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比、意、荷、葡、中九国代表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通称的《九国公约》。它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美国以它一贯推行的“门户开放”和各国在华工商业“机会均等”的侵略原则,打破了日本在一次大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把“门户开放”的原则列入《九国公约》,就是主权受到粗暴侵犯。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受害最大,《九国公约》肯定了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半殖民地的地位。